【社論】惡意注冊商標,不會縱容
時間:2023-02-23 10:02:03 點擊:1616次
2月22日,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,澎湃新聞記者提問:今年在商標方面有哪些面向市場主體的工作舉措?商標局李昶表示,商標是市場主體提供商品或服務的“身份標識”,是其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手段。今年商標局在繼續聚焦審查提質增效的同時,還將在商標審查審理全領域深化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,遏制不正當占用商標資源和擾亂商標注冊秩序的商標囤積,繼續在商標轉讓審查環節打擊惡意囤積商標轉讓牟利行為,打擊網絡平臺兜售囤積商標行為,推動釋放閑置商標注冊資源。
這意味著,打擊惡意注冊商標被明確擺上了商標局的工作議程,這一工作也被視為是商標工作服務市場主體的重要抓手。
的確,相對于前些年,中國企業的商標意識普遍不強,如今的商標注冊卻被一些人帶上了搶占、囤積、倒賣商標的邪道,搶注商標儼然成了一個灰色產業。
個別企業、個人通過搶注,把和自己八竿子沒有關系的人名、熱點事件占為己有,卻只注冊,不使用,待價而沽,逼著真正的使用人高價贖買,嚴重惡化了商標經營環境。之前,“拉面哥”“丁真”等網紅剛一出名,就被搶注,甚至連奧 運 會、冬 奧 會上嶄露頭角的運動員都不放過,為此中國專門發聲明譴責搶注行為。為了防范“李鬼”惡意搶注,結果正規企業不得不浪費巨大資源去搶注防御性商標,像正宗的“大白兔”奶糖就被迫注冊了一堆大灰兔、大黑兔、大花兔等商標。
有的則是手握疑似商品通用名、描述商品特征、原材料的商標,企圖利用手中商標作為壟斷工具。有的商標權人不許整個行業使用“青花椒”等描述性詞語;有的則是行業協會利用“逍遙鎮胡辣湯”“潼關肉夾饃”等地理商標,企圖逼整個行業就范。這些惡意維權嚴重敗壞了商標的社會公信力。
所以,打擊商標權的濫用是知識產權工作的應有之義,“筑臺須壘土,成屋必誅茅”,不能有效治理惡意注冊問題,商標領域就會成為灰色產業的樂園,撈偏門、占資源會讓整個行業變得烏煙瘴氣,導致企業無心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,中國制造、中國服務的金字招牌就難以健康發展。
去年,曾果斷宣告被搶注的冬 奧 會運動員的商標無效,為“谷愛凌們”討回公道,狠狠地打了搶注者一記耳光。之后,又在《知識產權信用管理規定》將惡意商標注冊申請行為列為失信行為。這一次,商標局更是明確將打擊惡意囤積商標轉讓牟利行為,打擊網絡平臺兜售囤積商標行為,發出了強烈的政策信號。
注冊商標是拿來用的,不是搶來倒賣的。通過注冊商標做強品牌的,要保護、扶植;利用商標搶注,搞歪門邪道,把商標制度當成撈偏門工具的,不能縱容。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所轉載的所有文章、圖片、音頻視頻文件等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,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 郵箱地址:3205845866@qq.com